2022年2月,我正式成為「英國角聲」和英國《號角》的全職同工了;但追溯我和「英國角聲」的關係,因着對文字工作和社區服侍很有負擔,故此自2006年參加「筆樂營」開始寫作及編輯後就已經展開;2011年起,我更獲邀成為「英國角聲」董事;我在倫敦數間華人慈善社區中心及機構工作了二十一年,這些社區服務經驗都有助我在「角聲」的發展。回想起來,這些日子充滿恩典時光,當然,還添上不少難忘的事情,有悲亦有喜。
來英之前,我在香港做了十年的服裝採購工作。我對這方面很感興趣,希望在這行業發展,於是在1998年4月便來到英國繼續進修,在 University of Bradford 修讀最後一年的紡織設計學位;翌年在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攻讀紡織技術及管理碩士學位;畢業後本來想回港工作,但發覺自己逐漸喜歡英國的生活和節奏,便決定和從事社工的太太定居下來。當時我們仍未有小朋友,生活頗為愜意,放假便去歐洲旅行;英國又是歐洲時裝重鎮,每年都舉行國際時裝展,使我大開眼界。
服侍社區的異象
其實來英第一年我們便在英格蘭北部小鎮 Bradford 生活,那裡有寧靜的小社區和教會; Bradford的中文翻譯有「百福」的意思,所以當年我用古舊的木頭機織成的作品,也是以百福為題,而我和太太也是在1998年到英國後參與百福華人基督徒團契(現時已成為百福華人基督教會)。當時我受到感動,得到異象,很想做服侍神的工作,心裡已產生放棄紡織專業的念頭,透過在教會裡生活和服侍,煮飯給來自中國、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的留學生,內心很是喜樂;除了留學生,Bradford 的華人不多,我想接觸更多的華人,於是祈禱求主引領,後來知悉倫敦華人社區中心請人,我申請被取錄後,便開始在倫敦的生活和服侍了。那時是2001年,「英國角聲」還未成立。
2004年12月,「英國角聲」正式成立。2007年3月,歐洲版《號角》一分為二,創辦英國版《號角》,在英倫四島發行;而歐陸版《號角》則在法國、意大利、德國、荷蘭和西班牙等地發行,兩者分別開來。當時的英國《號角》是雙月刊,直到2012年才改為單月刊。2011年,我成為了「英國角聲」董事,但我仍對文字工作有負擔,對《號角》的專題內容很感興趣,也繼續參與有關編採工作;因我在社區中心有職務在身,只能以義務身分參與及支持,但後來我對《號角》的負擔愈來愈大,很想與《號角》同行。
《號角》的震盪與恩典
英國《號角》經歷過不少震盪。2014年3月,時任主編郭杜妙嫻因急病逝世;她一直是《號角》的靈魂人物,她的突然離世,使《號角》頓失重心。我們為郭姊妹的離世深感痛心,亦為《號角》的前景擔憂起來,最後靠著同工和董事們的努力,艱辛地度過了。我還記得那天出席完郭姊妹的安息禮後,我與兩位姊妹即日便要趕去曼城舉行異象分享籌款晚會;一天之內,感受到悲喜交集的情緒,真是很難過。
另一件難忘的事發生在2018年,當時《號角》唯一的全職同工因要照顧剛出生的矮小症女兒,需辭去職務;自從郭姊妹離世後,《號角》人手一直緊絀,難得這位全職同工辛勤盡忠地服侍,但現在又要離開了,真是對《號角》再帶來一次重大打擊。我當時祈禱問神,我是否可以代替這位姊妹呢?我對《號角》有感情,對文字工作有興趣,也真不想英國《號角》就這樣會停辦;但因為工作關係抽不到時間,而且我之前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健康亦出現問題,在2014年11月13日因「腦膿腫」的緣故,在家昏倒要太太電召救護車馬上入院,要即晚做手術抽走膿液,回家後休養了三個月,異常辛苦。康復後我轉去另一間華人協會工作,每星期上班三天,希望多些時間休息,太太也要我不可再那麼勞心勞力了,但那時《號角》需要人手,我很想幫手,我唯有向神祈禱,尋求祂的心意。
後來在2018年9月,我決定憑信心幫忙做兼職,每星期替《號角》工作兩天半,負責統籌的工作;因與美國紐約排版同工有時差(五小時)的關係,有時改稿或聯繫到深夜,太太也催我早點上床休息,但感恩神一直保守我的健康和事奉;在2019年9月,神亦差派了一位牧師太太作為兼職同工,分擔工作。由於2022年開始,英國《號角》將會從繁體報紙版改為繁簡雙體雜誌版,並且配合電子版,還要跟進不同的事工,我決定辭去社區中心的工作,由2月開始轉為全職同工,繼續擔任英國《號角》主編及「角聲」分會主任之職。我希望擺上更多時間,推動「角聲」在英國的社區工作,接觸這裡的華人教會,透過不同的活動及文字筆耕,一起推動福音事工;以往我在慈善機構或社區中心工作時,守則是不准許員工向人傳福音的,但如今便可以全力推動了,這是我一直以來的負擔,我並沒有忘記。
分會的支持與守望
感恩在「角聲」這個大家庭裡,我有很多學習的機會,分會之間亦給予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勵。我們經常轉載加拿大《號角》的見證文章,記得加拿大《號角》主編 Helena (李鄭玉珊) 說過:「文章版權歸主擁有,大家無限複製,任用!」說得真好呀! Helena 和 Otto為「加拿大分會」盡心盡力,成為「英國分會」很好的榜樣;而「南加州分會」總監李偉強牧師的魄力,亦是我十分欣賞的。記得在2011年全球分會主管在香港完成數天的會議後,一起探訪中國四川省綿陽市兒童之家,當中李牧師在一間新教會的獻堂禮上面對數百名會眾,分享「角聲」在兒童村的服務工作,很有承擔和遠見;而「角聲」全球事工總幹事及全球《號角》總編輯周簡艷珍30多年來為各個分會及《號角》不辭勞苦,一直深受眾人愛戴和敬佩。
此刻我亦謹記勞伯祥牧師在2021年「角聲」39週年年會的網上分享,提到「從零開始」的想法和觀念,對我有很大的提醒和激勵。是的,「英國角聲」和《號角》將開展新一頁了。近年很多港人移居英國,成為我們和社區教會服侍的新群體,亦是推動「移英港人事工」的好時機;《號角》的內容也會更貼近社區發生的情況和需要,發掘更多好題材。求主幫助我們,引領「英國角聲」和《號角》,成就新的事情,拓展神的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