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熾牧師教授的「初級導航員—社區關懷與實踐」課程,是陳牧師多年來對社區福音工作的實踐和理論結晶。學員在研習過程中深受鼓勵及啟發,紛紛撰文分享心得和領受,可謂教學相長,彼此互勉激勵,不負主託付的使命。
當以基督徒世界觀為社區帶來正面影響力
學員:蘇海玲
從紐約回來亞利桑那的路程中,我都有一種強烈的感受——怎麼周圍比之前多了更多支持LGBTQ的標語和宣傳品?不論在航班上看套電影、落機後打車回家、到超市、餐廳、甚至寵物店…到處都懸掛、張貼彩虹旗幟,彷彿你只能選擇接受——那就是這城市的空氣,你只能安靜歎息。
我們是城市的信徒。教會當以基督徒世界觀為社區帶來正面影響力。基督徒不可能與社會割裂地生活。想起課上曾引用政治人物John Thune所說:「我有基督教的世界觀,它塑造了我看待問題的方式。我對此不表示歉意,也不認為有信仰的人應該遠離公共場合。」這是我在陳熾牧師的課堂中反覆領受、也是最寶貴的學習。看到社會的各種困境,別過臉、不作聲很容易,我們就安然地活在信徒的群體裡,但如此我們永遠沒有辦法把福音傳開,沒法分擔城市的苦困,也沒法接觸那些藏在黑暗裡、迷失的靈魂。
耶穌基督的榜樣教導我們主動尋找、願意降卑、去除成見;保羅一生委身事奉,只為傳講福音。《哥林多前書 》9:22:「對軟弱的人,我就成為軟弱的人,為了贏得軟弱的人。對什麼樣的人,我就成為什麼樣的人,一定要拯救一些人。 」這乍看很難做到,卻不是遙不可及;擴充生命的「容量」、在愛中彼此建立和提醒;求神把我們先塑造成怎樣的人,再做成怎樣的事——這才不致陷入事工比人重要的誤區,才能以真實生命見證影響其他生命。
身為一個文字工作者及城市宣教士學生,我更明白筆者或編輯不應長久躲在編輯室,而是渴望聆聽外面的聲音,把社區的故事、社區的需要帶進讀者、公眾視線。本年四月《號角》曾做一期有關亞裔遭受歧視的專題,當時我負責整理的是「角聲」與紐約市人權局、紐約市精神衛生局聯合主辦的「為我們的社區『通脈』」社區論壇的文案;下月專題我們將探討本地大學生或留學生離家赴校可能面對的挑戰,和父母如何獲取有用的資訊和資源,以幫助孩子適應校園生活。「角聲」一向關注社會現況,集結各方力量,透過關懷牧養支持來宣揚福音。
現在我更多地禱告神:求神讓我更敏感社區的需要、更敏感人的需要,也能保持事奉的熱情,一直帶著喜樂的心走下去。曾經與老師同學們分享一部電影的結尾:「It is not often that someone comes along who is a true friend and a good writer. She was both. (人生偶爾會遇上好的朋友和好的作者,而她兩者都是。)」與人建立關係、同時成為更成熟的筆耕者,一直是我的目標。標竿在前,奮力邁進。求神賜下恩典與智慧,讓孩子在不同階段、不同事奉崗位能實踐所學,更像基督、更合主用。
身為一個文字工作者及城市宣教士學生,我更明白筆者或編輯不應長久躲在編輯室,而是渴望聆聽外面的聲音,把社區的故事、社區的需要帶進讀者、公眾視線。
對華人福音事工的一點思考和學習
文:李放
我信主已經有二十幾年。一直在華人教會參與各樣的服事。最近一些年,我對於華人教會的福音事工有一種很深的危機感。感覺到華人越來越不願意去教會,教會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地方。但是反觀他們的生活,特別是那些新移民,為了維持一個基本的生活需要,或是實現一個美國的夢想,都不得不拼命地工作賺錢。長時間的疲憊不堪的工作,很容易使他們疏忽夫妻關係,疏忽孩子的照顧和教育,有的甚至出現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問題。
對於這些辛苦勞作的華人來說,教會其實是他們最應該去的地方,在那裡他們可以找到人生的真正目的和夢想,也能找到他們真正的心靈的安慰和安全感,同時他們的孩子也可以建立一個非常好的人生觀。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是,他們往往是不喜歡去教會,往往是不走到最後絕路,例如:身體出現問題、心理出現憂鬱、夫妻關係破裂、親子關係搞得一塌糊塗的時候,才想到教會的。所以人們常說:「人的盡頭,神的開頭」。我常常思想,教會如何能夠在人們還沒有走到盡頭的時候,在他們的生活還算健康的時候,就可以幫助和吸引他們來到教會。使他們得到救恩,也得到幫助,可以開始一個嶄新的生活。
我一直認為「角聲」的福音工作做的不錯,特別是他們的社區服務很有特色,是值得教會的弟兄姐妹學習的。這次參與「角聲」的導航員課程,就是希望通過這門課,對於「角聲」的事工有一個深入的瞭解和學習。非常感謝陳牧師的教導,他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教導和闡述福音事工的方向,從關心華人的具體需要出發,來尋找福音的事工突破點。我也特別喜歡《公共的信仰》這本教科書,華人教會的弱點是不願意參與社會事務和服務,沃弗的很多觀點都值得我們重新思考我們的事工,教會對於公共事務是不應該缺席的,而且應該帶著一個合作的態度去參與。也特別喜歡陳牧師安排「角聲」各個部門的事工介紹,對於我瞭解「角聲」的事工非常有幫助。我看到每一個領域都有很多愛主的弟兄姐妹在默默的擺上,勤勤懇懇的服事我們的華人社區。通過這一段的時間的學習,開闊了我的視野,也看到了福音事工的多樣性和緊迫性。也學習到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福音事工需要和發展。儘管很多困難和難題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解決的,但是認真學習往往是一個好的開始。特別謝謝「角聲」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非常感恩。也特別感謝陳牧師的認真教導。
非常感謝陳牧師的教導,他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教導和闡述福音事工的方向,從關心華人的具體需要出發,來尋找福音的事工突破點。
願我身傳作好榜樣去領人歸主
學員:Amber 林王桂卿
首先感謝主給世人有兩年多疫情,我覺得與主關係更親密!
疫情起初,教會關閉,又沒有網上牧養!我就求問神,我應該做甚麼才得牧養?神帶我去新加坡一教會網上聽道至如今。又帶我到豐榮團契學習靈命塑造與主更深交通,兩年前讓我認識「角聲生命教練課」,由P課、T課、B課至HC課,真是繞山而上!直至去Eddy Farm上實體營和E2加強課,從三藩市飛到紐約兩次,真如上升在天堂學習,後返回俗世實習!
學習初級導航員課前,已有三菱佈道至建立使命小組,而被鼓勵去做先行導航員,才報讀初級導航員!多謝陳熾牧師的教導,引證我對我周邊的人所作是對的,如小社區機構般以愛還愛!
非常感恩我在疫情中有平安喜樂,沒有多恐懼!我立志幫助單身、喪偶、沒有兒女的夫婦和兒女不在身邊的人!服務他人如車載、買東西、代探療養院的院友和電話關懷!一個人能力有限,我就邀請同事去探親友時,順道探我認識的院友。現在經過生命教練課,更多認識兩位療養院員工,助我看顧友人!
以前都是在教會四幅牆安舒區內,但疫情使我大開眼界!參加不少機構事工如傳福音(硬推銷,自己多講,人家少講)而做不到給予智慧和接受他人看法!現學的剛相反,多聽少說讓聖靈帶動去傳!又有網上兒童事工,服務不同州份的小朋友,跟父母溝通,關注小孩不停的變化,灌輸主的道,使他們更信靠主!我曾問神,我能力有限,為何使我有那麼多侍奉,可減嗎?但一些指示都沒有!我只好靜候,不同時段,不同群組都有軟弱時候,我就如啦啦隊般叫不要睡呀!加油呀!去鼓勵大家振作!感謝主安排好我應有的位份,自己就如牛一般去盡做吧!
我是特殊教育助教,在職場上不怕吃虧又不計較去做!學習了生命教練課,被拷醒把自恃和驕傲放下,將表露無維的決心戒除,但願為主擺上,去榮耀衪的名!主動去問學生、家長和同事需要,如有家長失業,就轉介去找工機構尋求幫助(未做助教前是在非牟利機構,當家長聯絡員!)
至於家庭是我最弱一環。四兒女已成才,以前讀壞了《聖經》,只顧不要惹兒女的氣,而忘記以主真理教導他們,成為妥協一員!但現在為顧長遠的關係,亦提醒他們作正確選擇,要承擔後果!夫婦關係冷淡,但欣賞另一半的歧異;願我身傳作好榜樣去領人歸主!求主軟化人心,並有份成為主的兒女!
感激有「角聲」,令我生命不再一樣!如經上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 中班再見!願11月份可到紐約參加角聲40週年慶!
我曾問神,我能力有限,為何使我有那麼多侍奉,可減嗎?但一些指示都沒有!我只好靜候,不同時段,不同群組都有軟弱時候,我就如啦啦隊般叫不要睡呀!加油呀!去鼓勵大家振作!
「城市信徒」有責任去重建城市
學員:蔡銓棠
在這個黑暗、墮落、充滿對抗和彼此猜忌的社會,身為基督徒不應只懂得自怨自艾或憤世嫉俗地批評、埋怨,而是應該有耶穌基督憐憫人和愛人的心,以「服侍人、榮耀神」、「愛人如己」為目標,關懷個人與社群需要。因為這是基督徒應有的世界觀和價値觀,亦是《聖經》的教導。
角聲「使命小組」是實踐「愛神、愛鄰舍」,以神的愛來關心弱勢社群,並與眾教會合作推動宣教、接觸人群、關愛社區;以屬靈的眼光和心志,排除固有自我思維從而心意更新而變化;藉著「使命小組」各成員彼此鼓勵與支持,全心全意的遵行耶穌基督的大使命,把神的愛廣傳開去。社會、個人、教會三者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環環相扣的。教會不單止在信仰上牧養、建立、造就信徒,亦有責任幫助信徒有計劃、有步驟地解决或預防某些社會問題。
在實踐關懷時,「使命小組」每位成員,需要留意關懷過程中有七大原則:個別化、有目的的情感表白、有控制的情緒介入、接納、非批判的態度、案主自決、守密;實踐更新個人的認知、情感、行動、社會與政治意識、個人靈性、人際關係。不但要好好裝備自己、增進知識,也要持續思考,再把思考化為實際行動,使關懷宣教的工作更為有效。
讓我們思考宣教「處境化」(Contextualization)的重要性與認識的六種不同角色:「促進者」:使人有能力;「引導者」:引導、帶領;「使者」:宣揚、宣佈;「探路者」:發現、探索;「先知」:聲明、宣告;「恢復者」:醫治、趕鬼、恢復。這些角色各有不同作用,但我們可同時擔任多種角色,求神引導我們在社會基層發起處境化「基層宣教」,在餐飲業、按摩店、美甲店、裝修、保姆、超市等行業及鄰舍裡,透過關懷服事,為天父尋回在信仰上迷失的羊群。
作為「使命小組」成員,要懂得與人分享信仰生命的智慧:平安、喜樂、滿足;正面、樂觀;進取心;樂於助人;有愛心;有盼望。我們不單分享智慧,也從分享過程中領受智慧;不單醫治人,也接受醫治,體驗生命互動的智慧,肩負使命,進入社區,以生命影響生命。
作為一群「城市的信徒」,每個参與都有責任與本分去重建城市、得著城市、贏得城市,也是「使命小組」各成員全力以赴的目標,在社區的各個領域層面發揮影響力,心態與行動缺一不可。
作為基督徒理應服事人、榮耀神,在各人的身份、崗位上實踐大使命;面對社區的龐大需要,我們要效法主耶穌基督的榜樣:主動尋找、願意降卑、放下成見,同時看到自身的不足,藉著操練、禱告,讓屬靈的生命一點點地茁壯長起來。
其實,在日常生活裏,隨時隨地都有傳福音的機會,我們要培養起對社區需要的敏感度,帶著基督的愛,向不同文化、語言、背景的人提供適當的幫助;要把破碎、迷失的靈魂領到主面前,聯合教會共同達成耶穌基督所託付的大使命。學習需要實踐才有果效,不要將所學的知識單單停留在頭腦上,而是真真正正實踐落實在生活、職場、家庭以至社區上,為了福音的緣故,有方向、有目標地為主耶穌奔跑,彰顯神的愛,榮耀主名!
在日常生活裏,隨時隨地都有傳福音的機會,我們要培養起對社區需要的敏感度,帶著基督的愛,向不同文化、語言、背景的人提供適當的幫助;要把破碎、迷失的靈魂領到主面前,聯合教會共同達成耶穌基督所託付的大使命。
為主愛心服侍街坊
學員:梁月嫦
感謝主在疫情下給我有機會參加「角聲導航員課程」。這八堂課给我在佈道和關懐上很多的提醒!以下是我從陳熾牧師的課堂上所領受的:要有好的佈道計劃,首先要放在祈禱中,求主给我有福音的對象。
第一是物色對象,認識對象的背景、宗教信仰、家庭生活和需要是基本功。然後是用心靈去説話,走多一里路,陪伴同行,讓福音對象感受到導航員的友誼,這是友誼佈道之入門。感謝主,我在護理機構的活動部工作,替長者搞節目,有些活動只能在房間進行;現在經過祈禱,可以進去房間,結果是有奇蹟出現的。
第二是要記錄下來,有系統和目標去記下面談内容、福音對象的情緖和反應。這一點是我要好好的操練。
感謝主我終於可以學以致用,首先倒空自己,為福音對象付出愛心和時間,邀請他們參與我的佈道栽培行動,結果有一位院友接受邀請;之後我邀請她認識神,求主醫治她,可以早日恢復行路和用手拿東西,拿筆寫日記。我给她功課,每天用一個字去形容當天心情,然後用那個字去寫一件當天感恩的事;再用那個字為一件事祈禱。她好開心接受我這個邀請。她也感受到我是用心靈去説話,去為主作見證。我告訴她我現在上導航員課程和佈道關懐,她説謝謝我给她的邀請。陳熾牧師在堂上提醒我們在職埸上走多一里路,帶着心聆去聆聽對象的需要和情绪,這是一個佈道操練。
使命同行三人小組也十分重要,就是互相有效和系统去支持,鼓勵對方。並且一起努力拓展天國,鼓勵信徒去佈道。
這個課程也鼓勵信徒成長,不要只單顧自己的事,也提醒我們社區關懐的重要。因為當我們投入社區閱懐,也是公共信仰的起點。所以除了在職埸上學以致用,我也開始參與教會的推動,與唐人街治安警民合作,協助警察教育市民遇到被搶劫或搶車,就要報案打911,若有語言不通,可以去教會救助。這是為主愛心服侍街坊,也是儲備福音對象的好策略。
在《公共信仰》第100頁,作者提及基督徒所面對的挑戰其實很單純:正確地愛神和愛鄰舍。我十分認同,因為以前我也是焦點錯了,回崇拜聚會都是要看那個人的領導和待人處事,若不喜歡便轉團契和教會。但我們應相信愛神和愛鄰舍都是使人興盛的關鍵(第101頁)。
總括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佈道栽培課程,使我有焦點地去操練佈道技巧和有系统地做記錄,是很好的佈道基本功。
感謝主我終於可以學以致用,倒空自己,為福音對象付出愛心和時間,邀請他們參與我的佈道栽培行動,結果有一位院友接受邀請;之後我邀請她認識神,求主醫治她,可以早日恢復行路和用手拿東西,拿筆寫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