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崗者日誌】無牆也無柱的「角聲」

文:勞伯祥牧師

這幾天,我將回答有關我的事奉經歷,雖然這離開我寫「站崗者日誌」的目的較遠,但我仍希望藉以回憶,也作些反省,俾能在信仰的路上走得正確有力。

勞牧師,你走出教會的四面牆,在1982年創立角聲」;但「角聲都是有牆有柱的,角聲的牆和教會的牆有什麼分別?你會懷念往日教會的事奉嗎?

在中宣會事奉是很開心的,那時史祈生牧師帶領下的教會欣欣向榮,主日崇拜後有各種大大小小忙碌的事,也很充實。但離開教會後,孤單感是常有的。記得在創立「角聲」不久,我的神學院院長曾霖芳牧師請我代他到芝加哥一教會主領夏令會講道,夏令會有很多家庭聚會活動,兒童們開心活潑地表演;牧師也備受尊敬,是很好的屬靈大家庭;那次,我的孤單感又再湧現。

就在那時候,「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約 10: 16) 這節《聖經》在心中浮現;從那天起,我立志作圈外羊的牧者,「角聲」的方向也變得很清晰,就是牧養圈外的羊。所以「角聲」是沒有牆,也沒有柱的;因此,事工也可以沒有界限的發展。事實上,寫這文章時,「角聲生命莊園」有超過230位印度裔青年聚會;無牆的「角聲」正服侍各個不同族裔的人們。

「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賽 54:2)

相關文章:

信主及蒙召

一件往事

七零年代的紐約教會

移民後的教會生活

角聲使命小組主題曲

角聲主題曲——我必須領他們來

感謝您瀏覽文章,若想留言給勞牧師,請按以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