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勞伯祥牧師
這幾天,我將回答有關我的事奉經歷,雖然這離開我寫「站崗者日誌」的目的較遠,但我仍希望藉以回憶,也作些反省,俾能在信仰的路上走得正確有力。
勞牧師,你最初來到美國時,作為新移民,如何適應美國的生活?你和師母在這裡落地生根,組織家庭,服侍社區友鄰,神為你所預備的道路是超乎你想像的嗎?
我與師母在香港的青年團契認識,她先在 1968年移民來美,我是1969年奉獻入神學,畢業後才結婚來美,期間她只回港一次。感謝天父的保守帶領,我1974年來美時,她的生活也很上軌道了。其實,自1962年美國放寬移民政策後,就有很多香港基督徒移民來美,他們是帶著六零年代香港教會復興的祝福來到的;本地教會也因而有美好發展,粵語團契成員是當時教會的主力。
來紐約初期,我很快就成了聯合教會夏令會講員。當時教會的年青人是常常在一起聚會的,關係十分友好。這樣的關係對我後來創立「角聲」也很有幫助。「角聲」第一次舉行音樂佈道會的情况讓我十分感動;不同教會的年青人分工合作,有在街頭邀請路人的,有在室內儆醒代禱的,也有負責陪談的、招待的、帶領新朋友的,及帶領音樂節目及負責音響的等等,至今還歷歷在目。
「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腓 1:5)
(圖片: Jason Briscoe on Unsplash)
角聲事工巡禮
角聲使命小組主題曲
角聲主題曲——我必須領他們來
感謝您瀏覽文章,若想留言給勞牧師,請按以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