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勞伯祥牧師
本週談有關「性情和蒙召」的問題。
勞牧師,究竟被召的人,有沒有一些「客觀」的人格特徵,以致「準蒙召者」能夠有跡可尋?
個人認為就「呼召」的角度看,神願意塑造所有甘願把自己交在祂手中、為祂所用的人。但神所欣賞的、而至終被選上的,卻是那些又忠心又良善的人。從忠心管家的比喻中,我們看到主人是把銀子分給所有的人。雖然是按著人的才幹去分,有給五千、有給二千、有給一千的,但所得的稱讚是一樣的;他們所得的機會,也是按著他們的才幹去安排的。
顯然地,有一種人最後是被責備及被淘汰的,就是又惡又懶的人。他同樣被賦與機會,不過,由於他本來是又懶又惡的,所以他的才幹也被限制了,只能承受一千銀子,也導致他把銀子埋起來,沒有好好的使用。換言之,所謂又懶又惡,就是尋找藉口不做事;也許這就是不被揀選的人格特徵吧。在教會中這樣的人是很多的,否則,怎會有「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的情况呢?
「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2)
(圖片: elizabeth lies on Unsplash)
角聲主題曲——我必須領他們來
感謝您瀏覽文章,若想留言給勞牧師,請按以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