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勞伯祥牧師
與朋友、家人、同工相處時的態度,可讓我們了解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是如何的。未來五天,我們會用這樣的角度去自我檢討;為的是追求一個更美的人生。
基督徒父母都希望子女能跟他們返教會,有美好的屬靈生活,甚至讀神學委身事奉,但看到的卻是他們終日在家打機,對《聖經》完全不感興趣,作為父母可以作什麼呢?應降低要求嗎?
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人人不同,如果父母已經盡力,做了該做的事,例如有了個人的身教及言教,也為教養孩子付出過代價,讓自己的家庭成為孩子有美好成長的土壤;再加上教會兒童事工的幫忙,這樣,我認為是應該讓孩子有自己成長的過程;因為孩子們的性格、學習及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既然已做好各樣施肥、保護及澆灌,生命的成長是越自然越好。
只是我恐怕很多兒童是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受害者。父母自己的信仰生活像「土淺石頭」,孩子們的生活節目及學習,卻好像是擠住種子成長的「荊棘」,大環境對信仰的接納又像「開放的路旁」;這樣的環境是很難讓孩子們有美好靈性成長的。在為孩子的屬靈情况憂心,要改變他們之前,由很多家庭組成的教會,也許應在教育家長方面付多些責任。
「只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帖前 2: 7)
角聲事工巡禮
角聲使命小組主題曲
角聲主題曲——我必須領他們來
感謝您瀏覽文章,若想留言給勞牧師,請按以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