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尾、八十年代初的紐約,是一個躁動不安的時代,是電影《秋天的童話》裡周潤發邂逅鍾楚紅的浪漫又感性的城市,就在這個獨特的年代裡,基督教角聲佈道團(「角聲」)誕生了。
當時,紐約曼哈頓唐人街有一間大教會,人們都叫它做「中宣會」,全名是「中華海外宣道會」,位於喜士打街154號。那時候,勞伯祥牧師還是「中宣會」一位名年輕牧者。
勞牧師常說,「角聲」的創立是很偶然的事。
中宣會
他當時在「中宣會」事奉,「中宣會」於1961年10月由史祈生牧師伉儷創立,為教牧人員提供很多事奉和工作的機會;但是,工作了一段日子後,勞牧師卻有另一番體會,他覺得這麼大的教會,擁有那麼多的資源和人才,應該可以把福音事工辦得更好,更可以面對社區的需要。
於是,勞牧師便和教會一班弟兄姊妹祈禱,希望神能夠帶領一個有幹勁、有負擔和有能力的人,帶領他們做更好的傳福音及佈道工作,尋找圈外的羊。
當時他們一直很用心的祈禱,禱告了幾年的時間,但發現他們祈求的人始終未有出現過。
在祈禱的過程裡面,神卻感動了鄺健厚弟兄入了戈登康威爾神學院(Gordon Cornell Theological Seminary)讀神學,亦感動了葉啟明弟兄去了西敏斯特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讀神學。鄺健厚師母和葉啟明牧師後來成為「角聲」第一屆董事,現時葉牧師是「角聲」行政總幹事,一直是勞牧師的好拍檔。
勞師母的支持
最後,神更感動了勞牧師師母,願意放手讓勞牧師離開「中宣會」,開展一條又活又新的道路;這條路,成就了「角聲」的未來。
勞師母是勞牧師的初戀情人,因著愛人的鼓勵和肯定,勞牧師當年才得以心無旁騖完成在香港的神學裝備。那時候,勞師母已跟家人移民紐約,勞牧師留在香港讀神學,二人分隔兩地,只憑書信聯絡,維繫感情,卻排除萬難,愛得更深更真。
勞牧師於1973年在香港海外神學院畢業,是學院第六屆畢業生,1974年5月便與師母在香港註冊結婚,有情人終成眷屬,後來更一同來到紐約生活,建立家庭,生了兩個可愛的兒子。
師母一位是傳統的女性,渴望過穩定的生活,而當時勞牧師在「中宣會」的事奉生活都是很不錯的,一切看來都很穩定暢順。
1982年8月,奉昔日神學院院長曾霖芳牧師的吩咐,勞牧師去了一個夏令會講道,為期一個禮拜;這段期間,師母代替勞牧師做了很多教會的工作,開始體會到他工作的實際處境,當勞牧師回來的時候,教會剛巧發生了一些事情,促使師母覺得都是時候讓丈夫選擇新的方向,便支持他的決定。
而差不多在同一時間,神亦把聖經的話語放在勞牧師的心裡。
窰匠的故事
那是一個主日崇拜,勞牧師向會眾講解《耶利米書》裡窰匠的故事;窰匠拿起一團泥,在轉盤裡面轉動,每一個轉動,都有窰匠的手在觸摸和看顧;聖經說,他看怎樣好,便怎樣作。
當時勞牧師以為這個信息是向會眾講的,但當師母向他談及她的心意的時候,他才看到這是神給他們的應許。
轉動和改變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啊!當時勞牧師擁有穩定的教會事奉,為什麼仍要嘗試一個不可知的明天?但是《耶利米書》賜給他應許,每一個轉動都有神的眼目看顧。
當晚,勞牧師和師母一起祈禱,經過祈禱後,勞牧師立即寫了辭職信,因為他怕會改變心意,又怕師母會改變心意,他當時住在「中宣會」八樓,其實是不需要寄這封信的,但是他把信拿到街上,放進郵筒,就這樣開始走一條新的路。
自1982年開始,「角聲」成立至今已經39年,到2022年11月就是40周年了。勞牧師說在這些年日裡,神的眼目從沒有離開看顧「角聲」。「祂看怎樣好,便怎樣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