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沙畫創作的召命
文:黎明輝
沙畫不單是天父給馬仔的禮物,也是使命。
沙畫藝術家「馬仔」(馬穎章)風格直接、強烈、富現場感。他創作過梅艷芳經典名曲《似水流年》,經常在大型場合作公開表演,「我要讓人透過沙畫看到神,讓人感受到神的愛,並且作出回應。」
馬仔最近被邀請替「角聲」40週年慶典創作沙畫,帶出「使命」的主題,鼓勵全球「角聲」同工完成神託付的傳福音使命,「角聲成立了四十年,充滿了挑戰。這四十年,上帝亦大大使用角聲,服侍了很多人。面對未來,同工們需要有更強大的使命感,同心合意傳揚福音。希望大家能從今次的沙畫創作裡得到激勵。在錄影創作時,我亦感受到神榮耀的同在,恍惚也與角聲這個大家庭一起明白神的心意。」
事工的召命
「馬仔」開展「沙畫事工」已有十二年,回想這段不平凡的藝術牧養日子,他心存無限感恩之情,認定沙畫是上帝賜給他的禮物,是這位天上的父對他的慈愛和管教,立志要以沙畫來回應天父的厚愛。
「我讀神學時,好清楚自己的召命,是要用藝術去服侍神。」
在未懂得沙畫之前,馬仔喜歡的是繪畫,也是上帝給他的藝術恩賜。2004年,他於香港建道神學院畢業後,希望透過教會推動藝術牧養事工,但這個概念在當時的主流教會並未普及,而「藝術家傳道人」這身份亦未被完全理解和明白,對馬仔帶來不少衝擊和挑戰。
「我當年去教會實習時,牧師已經千叮萬囑,要我穿得簡單平凡一點,他們擔心有藝術家特質的人會太特出,會與同工和教友格格不入。到後來我才慢慢明白,做神的僕人,簡樸其實很重要。」什麼是藝術家的特質呢?他笑說:「衣著會前衛一點,說話會大聲一點,動作會觸目一點。哈哈。」
浪子的七年
結果,馬仔畢業後沒有留在教會,卻走去開了一間畫室教畫,如此便度過了七年的光陰,他形容那七年是「浪子的人生」,沒有事奉,生命感到愈來愈失焦,更茫茫不知前路。在第七年,他終於跪在神面前禱告,「當時我生命已經很乾涸,問神:我可以做什麼?」
就在這個絕望的時候,竟然出現一份意想不到的禮物——沙畫。
禱告之後,馬仔收到一個電話,一間特殊人士服務機構的同工邀請他教沙畫,馬仔一口便拒絕,因為他根本不懂得沙畫,覺得這個邀請莫名其妙。但掛線後電話再次響起,對方再請求他幫忙,說這是機構老闆的請求,馬仔再次拒絕,並回答對方:「我的老闆(上帝)沒有要求我做呢。」
神所賜的禮物
當馬仔安靜下來,再細想這次對話時,心裡有種觸動,聯想起之前向神的禱告,於是求神給他確據。他開始自學沙畫,用了七個月鑽研。他有繪畫的根基,慢慢便掌握了沙畫創作的技巧,七個月後便替那間機構開沙畫班。「這真是出於神,那位打電話給我的人,是神差派的天使,叫我用沙畫做福音的工作,祝福有需要的人。」沙畫不單是天父給馬仔的禮物,也是使命。
上帝為願意順服的馬仔開路。由2016年起,馬仔帶著沙和燈箱,不斷地做社區工作,在教會、長者中心、醫院、單親家庭、更生人士和精神病康復中心教沙畫,得到受者的認同和欣賞,建立和連繫了社區不同的群體,他開心地說:「好多人在學習沙畫的過程中認識神,有些人更因此回轉,返回神的身邊,我也因沙畫得到醫治,得到平安,更重要是與天父重建關係。」馬仔曾於香港青山醫院、香港展能藝術會、聖雅各福群會等志願機構,開辦沙畫治療小組,幫助弱智人士、精神病康復者,肢體殘障及自閉人士等,用沙畫去幫助他們抒發及表達內心感受,特別是需要精神支援及不善表達的人士,透過沙畫可以讓他們走出困境。
沙畫傳福音
馬仔在這段時間亦在香港教會「中華基督教天約堂」事奉,得到牧師的支持和鼓勵,鼓勵他把沙畫社區化,「我以前成日把藝術當作是中產的玩意,要在大教會裡才有發揮,因為大教會人多,可以做得更好。但原來不是。做藝術都要貼地氣的。」
「天約堂是基層教會,牧師提醒我要把藝術帶入家庭,接觸到每一個人。我於是嘗試實踐,發現真的做得到。基層人士很簡單,你對他好,他就會感恩,吃一餐飯已經可以做朋友,他不會在意你住什麼地方、有沒有開車。我想,神給我藝術能力,不是要自高自大,而是去服侍人。很感恩教會給我這個服侍社區的機會。」
今年初,馬仔轉為教會義務傳道,一方面繼續教會兒童及家庭的藝術牧養事工,一方面積極開拓社區藝術工作、開展覽等。他的夢想是開一間由零歲到八十歲都可以參加的沙畫學校,「我會耐心等候這個機會,裝備好自己。天父在過去十二年成就了我沙畫的發展,令我生命更豐富。雖然牧師經常擔心我的經濟情況,因為做藝術的工作收入並不穩定。但我好肯定,我的好處和豐富在上帝之內。過去如是,未來也一樣。我的使命是希望扶持更多有潛質的藝術種子,培養更多有承擔的天國藝術家。」
馬仔一直支持「角聲」的事工,去年十月「角聲全球網站」啟動時,他替網站創作了主題為「我相信」(I believe)的沙畫創作,今次再獲邀在四十週年這個感恩時刻發揮創作靈感,同感一靈。願主祝福馬仔手所作的工。
若想了解更多馬仔的沙畫事工並作出支持,請登入https://www.facebook.com/machaisandpainting
—————————————————-
馬穎章:藉沙畫分享福音
沙粒與信仰,可以產生甚麼化學作用?沙畫傳道馬穎章,透過無窮創意和構思,把一盤散沙化作動人故事,讓每粒沙粒分享生命信息。
電光火石 千變萬化
人稱「馬仔」的馬穎章,是一位傳道人,也是一位藝術家。在不少宗教活動中,他特別愛用幼小的沙粒,分享澎湃的信息。對他來說,這澎湃的信息,改造了他的一生。
「我是一位沙畫師,用燈箱和投影機,把我繪畫的沙畫投射在螢幕上,藉此分享故事、分享福音。」馬仔鍾情沙畫,因這些沙粒可靜可動,隨意流動,從而繪畫出不同的影像和場景變化,例如把人立即變老又得,立即變黑又得,得咗!過程迅速而變化多端,令馬仔嘖嘖稱奇:「沙畫可在數秒的電光火石之間,變作另一個影像,十分神奇!」
接觸沙畫,大約是十年前的事。唸設計出身的馬仔原是一名設計師,數年後他決定自資開設畫室,開班授徒,五年間由六位學生增至六十位,看來發展不錯,可惜後來因資金耗盡,加上體力上也感到十分疲累,不知能否繼續撐下去,「於是我禱告求問上帝,祂便指引我以沙畫為祂作工。」
父母離異 人生低谷
馬仔年少時已信主,自此以神作他生命的主軸。「十三歲的時候爸媽分居,令我不知如何面對!我一向是一個很有計劃的人,但當刻實在無法預計我的前路,整個人像跌落了低谷中。」那時他還要肩負起照顧妹妹的責任,「放學後要煮飯,又要處理很多家務,我感到自己像個工人,覺得世界對我很不公平!」
在那段時間,他突然想到有一位要好的基督徒同學,經常與他分享神的愛,又常常鼓勵他並為他祈禱,於是馬仔便想到:「耶穌能否幫助我呢?」後來他決定跟這位同學返教會,「那時我才發現,原來在我的人生中,永遠都有一個洞是不能以自己的力量去填補的,這個位置是屬於神的,只有神才能填補。」
他信主之後,深深感到自己有渴慕神的需要,很想認識信仰更多,甚至在信主後的三年來,他都感受到神一直給他「裝備」這兩個字,希望他攻讀神學,「我很不喜歡讀書,三年來我都不斷向神說:『不讀書!不讀書!不讀書!』」然而到第四年,他決定放下自我,再一次把生命全然交給主,到神學院攻讀。
「我讀神學的那四年,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刻,讓我360度地全方位認識神,身體力行地去學習及感受,不單學習聖經,而是整個世界。」但在畢業之後,他在工作方向上困擾了一段時間。
藝術神學 生命流動
「那時候很清楚自己的召命是在藝術及兒童教育方面,但一般教會又很難有這類職位。跌跌碰碰過後,我便開設畫室,把所學的神學融合藝術教學,我的學生可說是在上一些藝術神學班。」
與此同時,他仍很想去事奉神,很想跨出教室去服侍社區,「沙畫正是神在我這個樽頸位賜給我的,讓我以沙畫到不同地方去事奉。」後來他的母會又邀請他當兼職傳道,這樣便可讓他在藝術及牧會方面作雙線發展。
神不但藉著沙畫引領他發展新的事奉方向,還陶造了他的性格。原來馬仔一向做事性急,但在接觸了沙畫之後,整個人都放慢下來。「當觀看著沙粒的流動時,我會被動地作出一些反應,而不是由我作主動,包括我的事奉,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功課。」
多年以來,馬仔深深被沙畫吸引,其形態的變化萬千,彷彿正是馬仔的生命軌跡,被創造天地萬物的上帝精心陶造,在藝術事奉中呈現出獨特的美善!
《聖經》腓立比書二章3節,是他喜歡的金句之一: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這金句令他在藝術事奉上得著很大的啟發,成為他的人生導向,「藝術並非自高自大,作牧者的也須謙厚,大家各按其職,把最好的東西獻給神。」
文:恩雨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