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角聲」董事兼三藩市分會策劃委員會主席岑劉奕蓮(Susanna),是一趟愉快的體驗。Susanna是三藩市金巴崙長老會的傳道,在教會服事30年,對宣教充滿熱誠,最開心就是看到教會弟兄姊妹找到宣教的目標和方向。她每年都為教會舉行宣教月,帶動教會的年青人探索屬於自己的宣教領域,所以她對於「角聲」發展宣教士學院的計劃和理念非常認同,近年她更完成了宣教學博士學位,希望在未來投身宣教教學行列,培育年青人宣教心志。
看清自己的宣教領域
提起宣教,Susanna觀察到一個現象,發現近十年北美和灣區願意做全職宣教士的年青人愈來愈少,如何回應這個轉變,是她感到最迫切和關心的事情,她說:「我們要反思宣教如何回應新世代的需要。在我的反思中,發現宣教工場不一定要在海外,我會鼓勵弟兄姊妹去思想,什麼是你生命裡的宣教工場,可能就在你的身邊,包括你的鄰舍、你的家庭和工作的地方,當你找到了,就會出現轉捩點,就會受到激發。有姊妹向我分享,說她的宣教工場就在家中,於是她帶子女信主,陪伴他們成長,教導他們認識什麼是宣教,找機會與她們參加短宣。你看,當信徒看清自己的宣教領域,就會找到方向,而教會和機構可以提供平台和教導,幫助他們把這份宣教的熱誠實踐出來。」
Susanna 相信,「角聲宣教士學院」可以提供這個平台和教導,造就年青一代找到自己的宣教領域。筆者很同意她這看法的眼光,也希望感染自己的家人和孩子有宣教心。而Susanna也希望自己過去在教會的宣教經驗和所學能被神使用,傳承下一代。她現正努力學好國語,為未來的教學作好預備,「這裡的教學很多都是用國語的,我聽得懂國語,但說得不太好,而且教學經驗尚淺,所以要努力學習,希望在退休後可以投身教學。我亦覺得葉牧師推動的『生命教練』可以幫助弟兄姊妹找到傳福音的熱誠,我也去學。」
認識角聲由《號角》開始
而在教會服事這30年裡,Susanna亦以義工身份加入「角聲」,這段「角聲情」由《號角》開始,她說:「30年前,我剛開始在金巴崙長老會事奉,有日勞牧師和周太過來長老會探訪,我負責接待,他們說知道長老會在這邊開辦華文學校,希望在校內推動紐約版《號角》,當時華文學校有七百多個學生,是很大的福音禾場;他們又問教會可否幫忙派發《號角》,希望互相合作,那個時代很多人喜歡看報紙,而且《號角》的內容做很很好,我們便答應了,他們就寄報紙給我們,很受歡迎。後來勞牧師再找我和其他灣區教會的弟兄姊妹,商量出版《三藩市號角》,當時長老會有弟兄願意幫手做印刷及發行,另外又有幾間教會的弟兄姊妹做義工,就這樣開始了《三藩市號角》,後來再在屋崙成立角聲社區中心。我在教會做社區外展服事,所以很認同角聲服事社區的理念,勞牧師經常說要推動同工及弟兄姊妹尋找圈外的羊,這點我非常認同,當我看到有弟兄姊妹進入社區服事、宣教,就會感到開心,不會覺得辛苦。」
因著共同的心志和理念,Susanna後來再被邀加入「角聲」總部策劃委員會,後來更加入董事會,並出任三藩市分會策劃委員會主席,在任期間有五年因為結婚而退下崗位,之後又繼續做到現在。雖然同時間要兼顧教會牧養和「角聲」事奉,但Susanna總給人平和舒服的感覺,更成為「角聲」總會和分會之間的「和平使者」。
角聲和平使者
她說:「角聲在這幾十年的發展經常出現困難,當事工發展愈來愈大,同工愈來愈多,各人有不同性格,放在一起當然會有不同意見,灣區分會與總會的關係都有張力,但很感恩,神使用我做和平使者;我看見當神要祝福一項事工,魔鬼便會來攻擊,最初我都不懂得處理這些問題,會感到擔心,但神使用我在當中維繫分會和總會的關係,令事工可以繼續發展,同工可以安心工作。」
做和平使者確實很重要,也是一種恩賜,Susanna笑說:「有資深角聲同工形容我是一個『咕臣』(Cushion),用來吸收及減少震盪,有時分會和總會兩邊都有不同的意見和堅持,我處身中間,也會感到難受,但神引導我在當中學習如何緩和雙方的分歧和意見,所以我和雙方的同工都可以保持友好的關係,這真是神給我的恩典,讓這個咕臣仍可以發揮作用。」
Susanna與各分會建立親密的關係,疫情期間大家雖然不能見面,但仍然透過網絡相聚,「我們在疫情期間組織了角聲女同工禱告會,有來自休士頓、達拉斯和聖荷西的同工參加,彼此分享禱告,感覺親切;加拿大分會的Helena亦經常來電問候;角聲董事會都有祈禱會,大家交流總會和分會的消息,互相幫助和提醒。早前灣區社區中心為社區人士提供服務,勞牧師和各董事都提供很寶貴的意見給我參考,替我開了一道門,我十分感恩;現在角聲的事工分佈全球,很多資深同工、董事和分會主任都很熟絡,大家都是同路人,為福音事工邁步向前,我好享受與他們一齊服事。」
(謝謝您對「角聲」的支持,如對文章有任何回應及分享,歡迎電郵給我們:info@cchc.org)